欢迎来到北京市商业联合会网站

收藏本站

热点聚焦

丽泽商务区“出位” 北京再寻后奥运经济发动机 来源:北京商业联合会 发布日期:2009-05-19

        奥运之后,北京市政府着实为本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下滑,着了一阵子急,因为在中国依靠投资拉动经济的模式之下,投资下滑,不可避免地带来的,就是经济发展的下滑。于是,丽泽商务区的“适时出现”,让北京市政府给了自己一个新的“投资机会”。

        选定丽泽桥地区,着实是个反复权衡之后的微妙结果。据参与过奥运项目选址规划的北京市规划学会秘书长高毅存透露,2000年成功申办奥运会后,在奥运场馆及其配套设施选址的过程中,北京市曾有意将相应场馆南移,以解决北京城市格局中,南部发展相对偏弱的问题,但是最终,由于偏南地区的基础设施改造需要投入过多,耗时过长,而不得不最终放弃。

        尽管如此,能够有此考虑,实际上已经说明了北京市政府已然考虑到了北京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带动区域问题,此时的北京,奥运已然结束,CBD发展已近饱和、金融街的发展空间亦显得局促,中关村也已经更多的将经济增长的精力和着眼点,转移到了辐射区域,因此,北京市必须在奥运之后,权衡选择一片新的经济增长区域,起到拉动作用,同时带动相关的产业发展,譬如房地产和商品零售业,从而使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的放矢,集中发挥效用。

        提到这一点,不得不说,选定丽泽桥区域,是北京市政府的良苦用心。一方面,新选定的区域必须有新增长的空间;另一方面,这一区域又必须照顾到投资建设的经济性,从而使政府的相对小的投资,能够换来最大化的效益,然而,这样的区域空间标准,在北京,并不算多。

        丽泽桥地区恐怕是少数几个符合这一标准的地区中,“投入产出比最高”的区域。因为该地区是三环路以内,最后一块没有进行大规模开发的片区。更关键的是,这一片区距离北京传统的金融区金融街——在地理位置上十分接近,这意味着在该区域进行道路、商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其投入相对于其他需要在“一张白纸”上起步的区域,投入要有效率得多。

        也正因如此,600亿的投资规模虽然巨大,但与兴建一个新商务区的宏大目标相比,其投入不可否认是十分高效的,而且有益于发挥集约效用:地铁14号线等多条公共交通基础设施配套集中先行上马,对于便利现在和未来该区域的居民出行,无疑是一大集中利好。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于惠及民生,否则经济发展将失去其本身存在的意义。长期以来,丽泽桥地区,尽管在地理位置上优势明显,但却存在商业匮乏、交通不便、出行不便等问题,如果说为奥运会建设的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是本已不错的北部的基础设施,而奥运会之后,向来亏欠的西南部城区的基础设施,终于得以完善,无论至于房地产等配套产业的价值提升,还是民生方面的完善,均有着不凡的意义。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