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枢纽型”社会组织,北京市商业联合会2月22日围绕基层党建、搭建信息交流和服务平台、加强对社会组织有效管理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今年的工作计划,组织召开了《加强商贸领域社会组织建设专题会议》。
北京市商业联合会会长李顺利、副会长高波、丁淑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社会办副主任刘轩,市社会办刘煜;北京市商务委流通秩序处王庆丽,以及市商联会各专业委员会,来自市饮食行业协会、美发美容行业协会、眼镜行业协会、茶叶协会、连锁经营协会、肉类食品协会、老字号协会、石油成品油流通行业协会、百货商业协会、商业企业管理协会、服装行业协会、化工商业协会、焙烤食品糖制品协会、粮食行业协会、冷饮食品协会、家政服务协会、电子商务协会、物流协会、洗染行业协会、印章行业协会、修理行业协会、供销合作经济组织协会、供销合作社企业管理协会、商业文化研究会、拍卖行业协会、西餐业协会、摄影行业协会、商业经济学会、豆制品协会、典当行业协会、品牌协会等市属行业协会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市商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委员会主任丁淑芬做了关于加强商业领域社会组织建设意见的主题发言,与会人员交流了各协会的工作并对意见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会议通过了包括,在全市商贸领域开展宣传践行“北京精神”,促进行业提升,推动商业服务创新与发展的主题活动,开展员工培训、职业技能大赛、企业诚信建设、培育品牌、开展联合促销、组织“我心中的北京精神”演讲等活动;积极探索利用社会化方式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建设,逐步增加“枢纽型”组织的新生力量,增强活力和创新能力;加强调查研究,逐步完善党建“3+1”工作机制的内涵,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创新工作方法,有效服务于商贸领域社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等多项决议。
“北京市商业联合会与各协会就是服务、协调、促进的关系,目前市级专业协会有60多个,通过成立基层党支部,行业相连的成立联合支部,条件不允许的设立联络员,能够通过这个渠道及时把市委市政府的精神贯彻下去,把各行业的呼声上达。”市商联会会长李顺利同时指出:“在作方法上,要认真思考社会和行业赋予的责任,分析行业优势、劣势、可能性、切入点,商联会做为牵头单位,要支持各协会的工作,联合商贸领域的社会组织共同践行‘北京精神’,加快建设首都国际商贸城市的步伐。”
市社会办副主任刘轩在会上,充分肯定了市商联会自认定为“枢纽型”社会组织以来,坚持从提供服务入手,积极履行“枢纽型”社会组织职责,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促进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他从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继续健全“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机制;研究制定“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指南;进一步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力度;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进一步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完善工作交流协调机制等八个方面,通报了2012年全市社会组织工作思路和安排。
对市商联会进一步做好“枢纽型”组织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是要按照“六有”要求,即要有领导责任制、有职能部门、有工作制度、有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广泛覆盖、有管理和服务体系广泛覆盖、有业务和活动品牌项目。努力创新体制机制、在切实履行“枢纽型”社会组织职责上发挥作用。
二是要在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引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作用。要认真研究商务领域、不同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标准,采取多种形式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履行社会责任,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
三是要在加强自身建设、推动行业协会规范发展上发挥作用。政府要优先扶持有活力、有潜力、贡献大、作用发挥好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组织,应该按照“现代社会组织制度”的要求,做到资产关系清晰、筹资渠道稳定、法人地位明确、治理结构完善、制度建设规范、管理运行顺畅、制约机制健全、发挥作用明显,使行业协会能够持续、规范、健康发展。
四是要继续健全“3+1”工作模式,在推动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上发挥作用。希望市商联会能充分利用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委员会这一工作载体和工作机制,发挥好把关定向和服务管理作用,坚持党建与业务相结合,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形成抓好党建促发展,抓好发展带党建的良性互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