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市商业联合会网站

收藏本站

热点聚焦

2019年北京市商务工作会议召开 来源:北京市商务局综合处 发布日期:2019-01-25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全面推动北京商务高质量发展


——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闫立刚在2019年全市商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商务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和全国商务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2018年全市商务工作,部署2019年重点任务。

  一、2018年商务工作迈上新台阶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商务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开放,服务民生,全市商务运行稳中向好,主要指标保持全国领先,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消费升级特征明显。全年实现总消费额2.54万亿元,增长7.4%。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万亿元,规模再创新高;服务消费额超过1.3万亿元,增长11.8%,在总消费中占53.8%,对总消费增长的贡献率为82.6%,成为消费增长的“主引擎”。
  ——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全年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额2.7万亿元,增长23.9%,高于全国14.2个百分点,增速列进出口大省第一;其中,出口4878.5亿元,增长23%。全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突破1万亿元,增长10%左右,稳居全国第二位。货物贸易出口和服务贸易均创历史新高。
  ——双向投资结构优化。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67.4亿美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增长近40%,占全国12.4%;其中,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领域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61.3%。全年对外直接投资额70亿美元,增长15%;其中,“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势头强劲,增长45%。
  ——全市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建设提升基本便民商业网点1529个,提前完成民生实事任务。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204个,完成全年目标。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形成68项全国首创或效果最优的创新举措,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探索积累了经验。
  ——对全市经济发展贡献突出。商务领域各行业地方财税贡献在全市的占比超过1/4。外贸企业、外资企业和总部企业的地方财税收入增速比全市增速6.5%分别高出3、1.4和2.2个百分点。
  过去一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以扩大开放促深化改革,市场活力持续激发释放
  一是服务业扩大开放向纵深推进。第一轮试点圆满收官,226项试点任务高质量完成。发布实施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意见,外资企业“全周期”管理等一批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放宽外商投资建设工程设计企业外籍技术人员的比例要求等开放措施被国务院向自贸试验区推广。一批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服务业新主体、新业态加速涌现,全国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在京落地,全市首家外商独资娱乐场所、外资控股人才中介机构开始运营,三大信用评级机构、英国最大征信机构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及服务机构落户北京。
  二是开放发展质量持续提升。与首都功能定位相契合的重点行业外资快速发展,科技服务业和信息软件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四成。面向全球的北京国际经贸合作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境外服务中心总数达31家,遍布五大洲24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进出口额占外贸总额的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成功举办,意向签约额达1025.6亿美元。我市获批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列全国首位。一般贸易出口占全市出口75%,较上年末提高约15个百分点。“双自主”企业货物出口占全市出口22%,较上年末提高超过1个百分点。优质进口商品更加丰富,进口额全国排名提高至第2位,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签约额达175亿美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口岸非现场设施项目扎实推进,口岸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首都国际机场成为全国首个年旅客吞吐量过亿人次的机场。北京144小时过境免签人数同比增幅超三成。
  三是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制定实施商务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的行动计划,建立商务领域企业“服务管家”机制,开展到民营企业大走访活动。政务服务事项精简54%,非涉密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可办。在优化贸易环境上,对标世界银行标准,京津两市联合推出三批54条政策措施,被国务院、世界银行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推广;深入推进口岸提效降费工作,整体通关时间压缩40%;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出口主要业务申报覆盖率达到100%。在优化投资环境上,深入实施外资企业设立“一窗受理”,企业减少45%重复填报事项;修订完善各区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组织开展评价。在优化诚信兴商环境上,加强商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商务执法和举报投诉处理,完成行政处罚955个;处理举报投诉478件,办结率99%以上。
  (二)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新动能不断增强壮大
  一是总消费促进体系初步建成。落实国家消费升级部署,在全国率先建立总消费促进工作机制,形成“1+X”促消费政策框架。制定五年行动计划,增强北京在全球市场中的消费资源配置能力和消费趋势引领能力,高水平谋划建设国际消费枢纽城市。全市部门协同、市区联动,推动商品消费提档升级、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挖掘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多措并举促进总消费增长。
  二是内贸流通创新转型不断提速。统筹推进内外贸融合发展,发挥北京获批成为全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加快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国际枢纽城市建设。制定《北京物流专项规划》和《北京市物流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成为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进一步促进连锁经营发展,试点连锁品牌企业“一区一照”登记。制定《关于推动北京老字号传承发展的意见》,发布北京便民生活服务地图和北京老字号消费地图VR版。
  三是商务发展新动能加快积聚。支持创新型总部企业在京发展,全市3961家总部企业中,创新型企业占比近七成。全市跨国公司总部达到178家。首次发布北京总部经济发展指数。总部企业人均利润是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2.3倍。推出北京商务服务自主品牌100强。升级改造8个商务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商务服务业收入利润率近50%,名列服务业各行业前茅。
  (三)从提高民生品质发力,便民措施更多惠及群众
  一是规划政策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商业服务业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发布街区商业生态配置标准,指导各区编制完成生活性服务业设施规划,把设施规划细化到每个街道(乡镇)、社区。发挥政策引导支持作用,在固定资产投资补助、利用腾退地下空间、居住配套商业服务设施等方面制定了系列政策文件。
  二是补短板增便利步伐继续加快。坚持疏解整治促提升,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的工作方案》,全市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城市社区覆盖率达92%以上。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建设提升网点63个,居民生活便利度明显提高。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实现“平均每个社区两个蔬菜零售网点”的目标。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19条创新举措,切实解决便利店发展痛点问题。以模式和业态创新发展弥补中心城区实体空间不足,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累计建成83家“大而全”的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200余家“小而精”的社区商业“e中心”。提升居民消费品质的创新举措被商务部向全国推广。
  三是服务保障能力更加提升。圆满完成全国“两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市“两会”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工作,有序推进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餐饮服务保障工作,形成常态化服务保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对蔬菜等农副产品市场供应进行调控。稳妥应对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组织调配猪肉货源,增加市场供给,保障供应稳定。完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全市猪肉和蔬菜追溯节点数分别达到2128和3088个。开展商务领域扶贫协作和区域商务合作,利用京交会平台举办农产品拍卖活动,促进协作地区特色产品进京销售。认真落实行业安全生产和流通秩序监管责任,依法妥善应对“邻家”等连锁便利店关店等事件。
  2018年,我们还以十项行动计划为支撑,搭建北京商务改革发展的“四梁八柱”。在谋划长远发展方面,推出《北京国际消费枢纽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8年-2022年)》《北京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三年行动计划》《北京创新型总部经济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在改革创新方面,推出《中国(北京)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北京市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服务民生方面,推出《关于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方案》《北京市提高乡村流通现代化水平行动计划》《北京市商务领域扶贫协作行动计划(2018-2020年)》;在营商环境方面,推出《商务领域企业“服务管家”运行办法》《优化开放型经济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关于推进北京市物流业降本增效的实施意见》。商务改革发展政策体系进一步丰富完善。
  我们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深入开展“双报到”工作,抓好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北京商务系统落地生根;积极稳妥推进机构改革,优化职能配置;坚持依法行政,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4件、政协委员提案59件,工作效能和履职能力进一步提升。
  回顾2018年,商务系统主动服务全市大局,勇于担当作为,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成功应对一系列风险挑战,保持商务各项指标平稳运行,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既保持了“稳”、也实现了“进”,在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向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交上了满意答卷。
  过去一年的工作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做好北京商务工作,必须坚持党对商务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牢记“看北京首先从政治上看”的要求,立足“四个中心”战略定位,不断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高站位高标准,以高质量发展要求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商务贡献;必须坚持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紧紧抓住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重大机遇,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深入推动各项工作改革创新;必须坚持担当有为,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狠抓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职尽责助企业发展。
  同志们,成绩的取得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区各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全市商务战线全体干部职工拼搏奉献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北京市商务局,向参与和支持商务事业发展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准确把握商务发展的新形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要求我们要善于化危为机,深化改革开放。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既要充分认识当前商务发展面临的挑战,也要注重把握有利条件,坚定做好商务工作的信心。
  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商务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扩消费稳增长的困难增多;北京作为减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对商务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出更高要求;商务发展面临着更深层次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高端消费需求与商品、服务供给的矛盾仍然突出,消费环境有待持续优化,保障和改善民生仍需加力,扩大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还需不断拓展,行业运行中一些风险隐患有所暴露。
  机遇与挑战并存,支撑商务发展持续向好的有利条件依然很多。从国家层面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为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根本保证;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稳中向好的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国家密集出台系列稳外贸、稳外资、扩消费措施,为商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从北京自身看,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核两翼、疏解整治为商务高质量发展、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营商环境改革成效显著,大大增强了对外吸引力,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重大活动有较强带动效应,世界目光聚焦中国首都,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北京开放发展水平。从商务领域看,改革开放40年,北京商务事业实现了全方位推进、跨越式发展、历史性变革,奠定了改革发展的坚实基础,也极大地增强了我们迎接挑战、抵御风险的信心和能力;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和特大型城市,国际吸引力强、需求空间大、消费领域广、供应保障机制完善,具有巨大的市场优势;在服务业扩大开放、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北京拥有53家世界500强企业、52家全国外贸500强企业、14家全国连锁百强企业、698个规模以上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分列世界城市或全国各省市首位,市场主体竞争力强。
  面向未来,我们要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战略定力,抓住有利条件,防范化解风险,勇于担当,积极作为, 奋力开创全市商务新局面。

  三、坚持高质量发展做好2019年商务工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做好商务工作意义重大。
  全市商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遵循“五个坚持”“六稳”的要求,认真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庆祝活动这条工作主线,牢牢把握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提高“四个服务”水平的要求,继续按照便民、创新、开放、提质、安全的发展思路,持续推进十项行动计划,进一步增强消费动力,提升开放水平,改善民生品质,聚焦创新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动北京商务高质量发展。
  全市商务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总消费增长7.5%左右,服务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达到55%左右。货物贸易规模不减,“双自主”企业出口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增长5%以上,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实际利用外资保持平稳。对外投资健康稳定有序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
  (一)在更加提质上着力,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围绕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型的消费需求,从供给端精准发力,制定“1+X”系列政策,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商品和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便利化消费需求,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大力推进国际消费枢纽城市建设。
  一是丰富基础消费。研究推出全市繁荣夜间经济促消费政策,支持24小时便利店建设,鼓励重点街区及商场、超市、便利店、餐厅等适当延长夜间营业时间;推进“深夜食堂”建设,在西城、朝阳、丰台、石景山、通州和“回天地区”各打造一条“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点亮夜间消费。落实《关于进一步促进便民早餐网点发展的若干措施》,持续推进便利、安全的早餐网点建设;实施提高乡村流通现代化水平行动计划,健全完善以乡村商业综合体、连锁便利店、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为重点的现代化商业流通体系,拉动城乡消费。遴选推荐一批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培育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制定实施新版网络零售鼓励政策,促进网上消费。
  二是拓展中高端消费。培育一批品牌企业,做优一批“老字号”企业,制定促进全球新品进京首发、开设首店或旗舰店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环球主题公园及周边商业配套项目建设,扩大品牌消费。全面推进中国(北京)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海外仓、保税仓等跨境电商仓储设施建设,新建10家以上跨境电商示范体验店,扩大中高端消费品进口,引导境外消费回流。研究制定促进智能消费等新型消费的政策,推进消费换代升级。实施新一轮节能减排促消费政策,新增家用电磁炉、电风扇和电饭锅等节能商品品类,推广新能源货车2000台左右,创建一批“绿色商场”示范店,大力发展绿色消费。
  三是统筹服务消费。落实《北京市扩大内需建立完善总消费政策促进体系工作方案》,建立促进服务消费增长政策体系,形成促进总消费的考核督导机制。推动制定鼓励旅游、文化、体育、教育、养老、健康、信息消费等一系列促进服务消费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养老、教育培训服务;支持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剧院、实体书店等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提升民宿、“农家乐”品质和服务能力;打造“书香北京”“走进博物馆”“一刻钟健身圈”等服务消费品牌,丰富重点行业优质服务供给。
  四是提升供给质量。实施《北京市商业服务业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建立广域级、区域级、地区级、社区级四级商业中心布局体系,培育街区商业生态系统,优化空间布局。实施全市重点商圈改造升级计划,启动公主坟、回龙观天通苑2个商圈改造提升;建设王府井、前门大栅栏2条高品位步行街;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模式,制定传统商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行动计划。谋划建设集多种消费方式、多重消费体验为一体的国际一流购物小镇;落实物流业提升行动计划,深化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培育20家左右现代供应链试点企业;发挥会展经济的带动效应和新品发现功能,吸引国际国内知名会展在京举办,拓展供给方式。推动完善旅游、文化、体育、教育、养老等重点服务领域标准规范,擦亮“北京服务”品牌。
  (二)在更加开放上着力,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紧抓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重大机遇,坚定不移稳外贸、稳外资,打造更高质量、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为优化营商环境创造新经验,为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做出北京贡献。
  一是对标国际先进经贸规则,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加紧组织实施新一轮试点工作方案,着力打造“负面清单+正向激励”“产业开放+园区开放”模式,做好开放措施所涉及的法规规章调整,开放力度向自贸区看齐。协调推动在金融、电信、教育、医疗、旅游、专业技术服务、文化娱乐等领域开放措施尽快落地。争取取消外商设立投资性公司有关投资企业数量限制。在聘请外籍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外商投资工程设计企业、外商捐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等放宽准入限制方面先行先试,力争取得新突破。完善试点示范布局,推动形成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两大开放引擎,加强城市副中心政策集成,打造服务业深层次开放先导区。研究制定集成式支持政策包,促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文化中心建设联动发展,力争形成更多可视化成果。
  二是加大稳外贸力度。与重点外贸企业建立“一对一”联系对接机制,当好企业的“服务管家”,稳定外贸主体在京发展信心。研究制定稳外贸政策,引导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制定扩大进口措施,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巩固培育一批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打造外贸出口产业平台。试点推动二手车出口。推动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增强资源整合能力。完善“政保贷”融资服务平台功能,推动外经贸担保服务平台拓展出口退税额质押贷款业务,为外贸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服务。组织更多更优企业参加第二届进口博览会。制定促进天竺综保区功能升级实施方案,做好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申报设立相关工作。
  三是创新发展服务贸易。落实《北京市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重点扩大金融、科技、信息、文化创意、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服务出口。探索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制定《北京市服务出口重点领域指导目录》。建立服务贸易风险预警机制,适时发布重点服务贸易领域风险预警报告。支持服务贸易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品牌。全力办好2019年京交会,扩大展会规模,创新举办方式,优化运作机制,打造引领全球的一流服务贸易展会和深化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平台,促进北京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四是积极有效稳外资。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建立负面清单代码体系,实行嵌入式登记管理,创新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下的外资服务模式。加强项目跟踪管理,建立外资分行业、分领域的重大项目清单制度,发掘潜在项目;强化项目到资管理,对重点增资和新设外资项目逐一跟进服务,促进合同外资向实际外资转化。在高精尖重点行业和“三城一区”等重点区域挖掘重点项目,引导外资参与城市副中心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国际咨询机构、外国商协会的合作,建立定期信息沟通和政策发布机制,定期举办“双向投资论坛国别日”活动,发布外商投资年度报告。
  五是健康有序促进对外投资合作。制定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指导意见,推动建设一批境外经贸合作区。支持文化、商务服务、高新技术等北京优势产业走出去。引导本市企业开拓拉美、欧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等区域投资市场。建立保险服务平台和工程承包风险保函平台,降低企业对外投资风险和融资成本。制定境外服务中心考核评估及资金支持办法,新建10个以上境外服务中心。携手香港组织两地30家企业“拼船出海”,共同开拓东盟市场。
  (三)在更加宜居上着力,持续改善提高民生品质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的要求,打造生活性服务业首善之区。紧扣“七有”要求和“五性”特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忧最盼最急的问题,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大力发展便民商业网点。实施“十百千+N”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工程,重点打造10条特色示范街区,培育100家连锁品牌企业,新建提升1000个生活性服务业网点,支持创建一批(N)标准化生活性服务业门店,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在城市社区覆盖率达到95%左右。制定实施《北京市便民店建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指导各区落实生活性服务业设施规划,不断完善蔬菜零售、便利店、早餐、家政等便民服务体系。对便民店配置不足的街区,因地制宜制定补齐方案,突出抓好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回天地区”及网点空白社区等区域的便民网点建设。推动品牌连锁企业贴近民生,进社区、学校、医院、公园和科技园区。
  二是营造便民商业发展良好环境。挖掘空间资源,推动市属区属国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对已改变便民商业用途的空间资源尽快恢复用途;积极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优先发展便民商业;试点在公交、地铁场站建设一批便民生活服务设施;在空间资源不足的社区引入厢式便利店、智能货柜等智能流通设施。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在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率先实现部分生活性服务业企业“一照多址”;发挥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基金引导作用,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加大便民商业设施投入。保障稳定运行,研究建立基本便民商业网点经营场所租金监测和稳控机制,加强连锁便利店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疏解提升并举,全年疏解提升市场50个、物流中心16个。
  三是提高便民商业现代化水平。研究制定加快发展全行业连锁经营的意见,规模以上连锁企业达到270家左右,连锁化率达到33%左右。研究制定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实施方案。鼓励社区商业零售网点搭载餐饮制售、小物维修、快递收发、家政洗染等多样化便民服务。鼓励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和“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打造一批具有社交功能属性的示范性社区综合体。依托“农超对接”,探索建立“农商互联”联合采购公共服务平台。
  四是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市场监测,巩固产销合作,做好政府储备,保障粮食、猪肉、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稳定。支持引导企业或第三方机构建设肉菜流通追溯系统,对接全市重要产品追溯统一平台。落实商务领域扶贫协作行动计划,深入开展消费扶贫,支持建立协作地区特色产品直采直供模式,实施家政扶贫计划,开展电商精准扶贫。
  (四)在更加创新上着力,积极推动商务高精尖产业发展
  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商务服务业发展,培育壮大创新型总部经济,提升会展经济发展水平,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提供优质服务和有力支持。
  一是推动商务服务业高端化、国际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组织实施商务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探索支持高端商务服务业创新试点,引导技术、模式、业态和管理创新。打造智慧化商务服务平台,以智慧主题商务楼宇和园区为载体,为商务服务业企业搭建数字化、智能化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带动高端专业要素集聚。支持海外高端商务服务中心建设,引入专业化运营团队,加快构建全球化商务服务网络。举办北京商务服务业高端国际发展论坛,发布年度商务服务业品牌百强榜单,打响 “北京商务服务”品牌。
  二是优化提升创新型总部经济。研究制定促进高端企业创新和开放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支持外资、民营类高端企业在京实现高质量发展。鼓励创新型总部企业扩大在京投资,向“三城一区”、城市副中心和非中心城区转移或设立高端功能机构。建立创新型总部种子企业发现培育机制,支持行业协会联手国际权威机构遴选发布中国创新型总部北京百强榜单,研究发布高端企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评价指数。完善“来京投资企业及高级管理人员”认定标准,吸引知名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来京发展。制作世界500强企业在京投资分布地图,引导跨国公司来京设立地区总部。
  三是促进会展业健康发展。深入落实《关于促进北京展览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会展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订和实施。优化会展设施空间布局,推动新国展二、三期开工建设,协调推动大兴新机场会展中心建设项目尽快落地。制定行业引导政策,加强品牌化、国际化建设,培育会展旗舰企业和首都品牌。
  (五)在更加亲商上着力,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
  贯彻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完善商务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统筹协调机制,着力推进对企业常态化的“服务管家”机制运行,做好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新一轮评价工作,在优化商务营商环境上努力保持全国前列。
  一是进一步提高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巩固完善京津联动工作机制,继续推出一批跨境贸易便利化创新举措。持续推进北京口岸提效降费工作,推广“提前申报”模式,扩大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优化口岸操作流程,多措并举压缩整体通关时间;规范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公示,督促引导合理收费,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力争世界银行跨境贸易便利化评价排名再有较大提升。
  二是增强投资环境软实力。拓展服务业外籍人才出入境管理改革政策至全市范围,研究推动外籍人才工作许可便利化改革,提升从业便利度。制定新的北京市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办法,保护外商投资企业及其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断深化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为企业办事提供更好服务。持续开展各区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工作,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发挥评估倒逼作用,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三是提升商业服务业质量水平。实施商业服务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制定商品经营服务规范和评价体系,分业态开展示范企业评选,建立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优质服务企业名录库。组织开展第九届全市商业服务业技能大赛,培训商业服务业一线员工3万名。在商务领域探索构建以信用为核心、大数据为支撑的新型监管机制,制定进一步推进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的政策措施,印发实施内贸流通、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严重违法失信联合惩戒的意见,开展“诚信兴商”“优质服务月”系列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商务诚信环境。
  2019年大事多、喜事多,对商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扛起政治责任,紧紧围绕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动各项工作。巩固深化商务服务保障“1+6”工作机制,以最坚决的态度、最周密的筹划和最高的标准,全力以赴做好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商务服务保障工作,扎实推进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餐饮原材料供应企业遴选工作。
  我们要继续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增强责任担当意识,进一步推进主体责任落实。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下大力气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强化作风建设。全面提升工作本领,不断加强对中央、市委市政府重大会议精神和有关商务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更加深入细致开展调研,增强对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敏感性和预见性,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当好企业的“服务管家”,做好为企业送“服务包”工作。持续强化队伍建设,拓宽干部培养途径,关心关爱干部职工,激励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商务队伍。

  同志们,新时代商务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2019年,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主动担当,奋发有为,改革开放再出发,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作出新的贡献,以商务高质量发展的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